12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
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民间亦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,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。在北方地区,每年冬至,家家户户一般都要吃饺子,以求冬季平平安安。谚语“冬至到,吃水饺” 、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”等都记载着这一习俗。
相传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的路上,见许多乡亲饥寒交迫,耳朵都冻烂了,便在冬至那天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分给乡亲祛寒治耳。后人因此学着做“娇耳”状食物,称作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,并在冬至吃饺子以不忘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另外,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,至今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流传。
冬至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冬至到大寒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阶段,从22日开始,开始进入数九寒天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交九”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(倪晓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