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大年蒸饽饽,是咱们胶东地区的传统民俗,也是过年面食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角色,心灵手巧的人们蒸出鱼、龙、凤、元宝等各种造型的大饽饽,来寄托对来年的美好祝愿。
在龙山街道海丰村,我们刚进祁大姨家的时候,面已经发好了,祁大姨正和她的大姑姐王丽萍在家揉面。祁华美说:过年一般就是大枣饽饽,还有圣吉、元宝,还有穗,小穗就是岁岁平安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做。祁大姨还说,这做饽饽揉面是至关重要的一步,一定要揉到表面光滑才行,不能皱皱巴巴,那样做出的饽饽才既好看口感又好。祁大姨说这个圣吉一般都是小孩上学,就是代表升级年年不都是小孩上学吗,就代表升级的意思,小孩开学的时候,都必须吃这个圣吉。
圣吉在祁大姨的手里很快就成型了,看起来像只小鸟,还有翅膀,用绿豆做眼睛,嘴里叼着一小半红枣,甚是可爱。
祁大姨说:这个做饽饽的手艺一般都是跟家里长辈学的辈辈都这么样跟学的,做完了以后用盆子扣住饽饽就不容易干了。
祁大姨说,这做饽饽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在一个不透风、温暖的环境下进行,这样饽饽在下锅前才会保持它表面光滑,蒸出的饽饽才好看。一上午的时间,祁大姨跟她的大姑姐做了团圆饼、枣饽饽、元宝等近5种样式的饽饽。看着这一个个做好的大饽饽马上就要进锅了,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,但是在进锅前还需要有一道重要的工序,那就是要往铁链子上铺麦秆。
王丽萍说:铺麦秸就是为了蒸上饽饽以后它不粘,要不铺它就粘锅链上了。
麦秆铺好了,饽饽也放进窝里了,接下来就是等饽饽熟了。
祁华美说饽饽一般要半个小时才能熟,一开始就得火旺点,摧起锅来,摧不起锅,饽饽就不起发。
半个小时过去了,锅里的热气已经把整个厨房都填满了。祁华美说:这大饽饽代表吉祥如意,饽饽做的越大越好。
看着白白胖胖、香气四溢的大饽饽出锅了,还真让人兴奋,可这并不是最后一道工序,还要用麦秆蘸着红染料,在饽饽上盖上红彤彤的印记,只见饽饽立马就有精气神了,祁大姨说,这是寓意鸿运到顶。(记者谢汶真车承轩)